隆尧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隆尧历史文化李嗣真和他的书后品 [复制链接]

1#
广西省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 http://m.39.net/pf/a_4487448.html

隆尧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。浓厚的文化底蕴,培养了一代一代文官武将,造就了无数文人墨客。尤其是唐代,因为李唐祖籍是隆尧一带,这里更是出了数不胜数的以天下为己任,以社稷苍生为重的“大家”,李嗣真便是其中的一位。

李嗣真(?—年),字承胄,赵州柏人(今隆尧及其周边一带)人。唐代政治家、音乐家、书画评论家。《新唐书》称其“多艺数”。

李嗣真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,得中明经,因为他擅长文章,不久被人推荐,进入弘文馆供职。当时与他同在弘文馆的,还有少年才俊刘献臣和徐绍,他们号称“三少”。高宗李治泰山封禅归来,赠孔子为太师,命弘文馆撰写祝辞。司文郎中雷少颖奉命撰写,高宗看后不满意,就命嗣真撰写。写文章是嗣真的拿手好戏,不大功夫他就写完,高宗看后,连夸写得漂亮,立刻给嗣真提升两级。

唐高宗患高血压病,让武则天参与朝政,渐渐地,朝政大权全归武则天掌握。高宗为保住李家日后帝位,寄希望于太子。他想禅位给武则天所生长子李弘,结果李弘被武则天毒死。高宗立李贤为太子,并让他监国。李贤处理政务,颇称能干。

年,李嗣真做始平县(今江西清江)令,由于他治理得法,始平社会安定,风俗淳正。当时,皇太子李贤让乐工制作《宝庆曲》,到太清观演奏。李嗣真懂得音乐,被邀请前去欣赏。听完演奏,嗣真对道士刘概、辅俨说:“这支曲子宫商两个音阶互相乖离,是君臣沟通不够的象征。角徵两个音阶互相牴牾,是父子之间矛盾冲突的预兆。曲子里肃杀之声过多,悲哀之调又很凄苦。如果国家没有大事发生,那么这些灾祸的预兆都要落在太子身上。”时隔不久,武则天的宠臣明崇俨为盗所杀,则天怀疑是李贤所为,便命人揭发李贤的事情。人们从东宫马坊里搜得皂甲数百领,作为谋反证据,于是李贤被废为庶人,后来流放巴州。刘概和辅俨把嗣真的话汇报给朝廷,武则天由此知道嗣真懂得音律,就提拔他做太常卿,负责朝廷的礼乐事宜,规范国家的礼仪制度。

李嗣真曾预言说:“隋朝乐府有《堂堂曲》,‘堂’、‘唐’谐音,接连用了两个‘堂’字,表明李氏唐朝将要中间隔绝,然后再有第二个李氏唐朝。”

以后事情的发展,果如嗣真所言。李贤被废除后,高宗立武则天所生第三子李显为太子。弘道元年(),唐高宗去世,太子李显即位为中宗。不久,皇后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,立第四子李旦为睿宗。天授元年(),武则天降睿宗为皇嗣,自称圣神皇帝,改国号为周。直到年,武则天病重,宰相张柬之率众杀死张易之等人,拥立唐中宗即皇帝位,恢复唐之国号,终于证实了嗣真关于《堂堂曲》的先知谶语。

李嗣真能从微妙的音乐声中听出朝廷政事的变化,从嘈杂的民谣中看出国家的政治走向,这种卓尔不群的音乐天赋,令后人望尘莫及。

李嗣真任职的太常寺,是朝廷最高音乐管理机关,但缺少黄钟。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,声调最为洪大响亮,没有黄钟,许多庙堂大乐便无法合成演奏。为此,朝廷多次鸠工铸造,但都没有成功。嗣真家住长安的崇业里,怀疑那里地下埋有黄钟,但又不知道埋葬的具体位置。有一次,他在街上遇到一辆马车,车铃铛的声音高亢有力。嗣真惊喜地说:“这是宫声啊!”就花钱买下了那只铃铛。回来后,他拿了铃铛在空地上摇动,听到好像有一种声音与铃铛相回应。就地发掘,果然找到一口大钟。以这口大钟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,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。

当时人们认为,从地下挖出如此宝物,乃是国家祥瑞。嗣真着人把它抬到朝廷,供大家观瞻。武则天见了特别高兴,对李嗣真大家赞赏。

年,嗣真升任御史中丞,实际上做御史大夫的工作,负责弹劾、纠察官员善恶,掌管图籍秘书,官位仅次于丞相。

在此前后,武则天正在紧锣密鼓夺取帝位。这自然遭到李唐宗室、勋贵和部分大臣的反对。为了镇压反对力量,武则天在朝堂设置四个铜匣,其中一个收受告密文件。又规定凡告密者,官员不得阻拦,皆令直达中央。索元礼、周兴、来俊臣等人,在丽景门设立专门机构,办理谋反密件。来俊臣撰《罗织经》,教党徒按经办理,使被告人无法自辩。他们制造各种可怕刑具,使被告者无法承受而自诬。结果朝廷内外,人心惶惶。

武则天坐上皇帝宝座的第二年()正月,嗣真抑制不住内心愤懑,上书武则天。谴责她一人独断专行,破坏必要的法律程序,窃夺了国家利器。

武则天没有也不可能采纳李嗣真的意见。不光不采纳他的意见,还把他赶出朝廷,去做潞州刺史。长寿元年()春,来俊臣诬告宰相狄仁杰、任知古、裴行本和御史中丞魏元忠、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谋反。李嗣真被流放藤州(今广西藤县)。万岁通天年间(),嗣真被征还,到桂阳得猛病去世。

武则天下诏,嗣真归葬故乡柏人,所过州县都要护丧。并赠他济州刺史,谥号昭。

李嗣真不仅是一位政治家、音乐家,还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书画评论家。他一生撰述颇丰,有《孝经指要》、《诗品》、《书品》(又称《书后品》)、《画品》(又称《画后品》)各一卷,其中尤以《书后品》著名。

《书后品》的结构并不复杂,李嗣真在全书的绪论之后,选取自秦至唐初82位书法家,以艺术成就高下分为10等。以逸品为最高等,而后依次是上上、上中、上下、中上、中中、中下、下上、下中、下下9等。每等先列书家姓名;接着是叙录,论述这些书家作品的源流、特色和优劣;最后做综合评赞。

这部书的主要贡献:

(一)首倡逸品,影响深远。

过去的书评,都是把书家分为9等。与他们不同的是,李嗣真在9等之外,更立“逸品”,列在其他9等之上。他所看重的逸品5人,为李斯、张芝、钟繇、王羲之、王献之。

所谓逸品,就是空前绝后、超轶绝伦的顶尖作品。李嗣真以“逸品”评价书法艺术,对后世影响颇大。

(二)首次把“书圣”桂冠戴在王羲之头上。

今人都知道王羲之是书圣,而第一个把“书圣”桂冠加诸王羲之头上的却是李嗣真。用大量篇幅铺排羲之书法之美,先说他的正体富于中和之美,就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美好的事物,可谓书之圣。次说他的杂体风格清新而斑斓,可谓草之圣。三说他的飞白,可谓飞白之仙。把羲之赞为书圣,便为中国书法树起一个艺术典范,为后世学书指明了方向和标杆。

(三)胸怀开阔,不遗北朝。

在《书后品》之前,一般书品类著作,多出于南朝人之手,因而品藻书家,往往只限于江南一隅。《书品后》共选录82家,其中北朝就占四人。从这样的选择里,透露出作者视野开阔,胸怀平夷的大家风度。这样的选择,意义重大,已经孕育着书法的基本流向了。

(四)强调学习优秀传统,树唐人尚法精神。

李嗣真认为,古代学习书法都有师传。他列举唐初书家师承关系,告诉人们,只有学习优秀典范和传统,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“体法”。然后,他尖锐指出,当时人们学习书法,有三大误区。一是奔竞不安,心情浮躁,急于成名,结果误入歧途。二是缺少鉴赏能力,误把燕石当宝玉,把野鸡当凤凰,把低能当高品,找不到优秀的学习典范。三是本来缺少高雅脱俗的气质,水平不高,却异想天开独出机杼,搞什么创新。陷入这三个误区的人,是很难有所成就的。历史上所有的真知灼见,往往都有其普遍性。李嗣真年前的忠告,今天仍不失其光辉价值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